孙琳,1982 年9月出生,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淮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紫金文化艺术优秀青年,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军美术作品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中国中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等省级以上展览,获第三届江苏美术奖提名、淮安市政府文艺奖、淮安市重点文艺创作奖;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项目、江苏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
雕塑艺术的形式之美是通过三维空间的艺术形象的瞬间动作、表情及环境语言,引发观众的想象和艺术再创作。雕塑艺术的生命在于通过立体的形象,表达某种情感或某种意念,赋予作品以真实生命的感觉,使人从冰冷的物质材料中感到肌肤的温暖;以象征、寓意和比拟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生命的敬畏、事物的移情和真善美的歌颂。这是在审读孙琳雕塑作品时突发的感悟。
孙琳的雕塑作品主要选择革命历史和军事题材。这类题材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文化艺术创作的重点。近几年,先后迎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革命历史和军事题材成为全国各个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创作的主要内容。孙琳的雕塑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雕塑创作风格,在当今的军事题材创作中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孙琳2017年创作的雕塑作品《佤山兄弟》以佤山抗日游击队为素材,体现了佤山兄弟在战斗中英勇无畏的男儿本色和英雄气概,表现了佤山抗日游击队热爱和平、不惧战争,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革命精神。在众多革命战争和英雄题材的雕塑作品中,很多雕塑艺术经常会选择“冲锋”“拼杀”“勇往直前”等瞬间的造型进行创作,而孙琳将佤山抗日游击队取得战斗胜利、缴获很多战利品凯旋这一情节,作为雕塑创作的素材,形象地展示了抗日游击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人看了眼前一亮。
孙琳雕塑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新型金属材料,这些材料的优点是经久耐用、不易腐蚀、非常坚固。
《铁的新四军》以若干的金属几何块面,表现新四军女战士英姿焕发的精神风貌。透过新四军女战士不太合身的军装,可以看出女战士结实的体格和优美的身材;通过站姿,表现出女战士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吴为山先生在谈到军事题材的挖掘和表现时说:“军事题材的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青年一代能够正确认识历史,弘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孙琳的作品就有这样的内涵。”
看到同样用金属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向青春致敬》,不禁使人想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受阅部队全程敬礼的新四军老战士史保东,想到曾任中国远征军独立步兵团第一团一连排长的朱洪斌,想到为了这个军礼等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老兵张富清、关茂林……神圣的军礼,表达了中国老兵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感恩。这就是好的艺术作品的内在力量。
作为吴为山先生的高徒,孙琳是非常幸运的。他能读懂吴为山先生的内心,理解其雕塑作品的内涵:《家破人亡》雕塑,寓意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受难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这尊雕塑高达12.13米,如今已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标志性符号。母亲象征着祖国,她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身体还有余温。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对这位母亲来说,已家破人亡。这尊雕塑采用写意的手法,象征祖国大好河山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尽管如此,她像山一样,屹立不倒……这是在雕民族精神、塑中国之魂!吴为山先生在写意雕塑和文化精英造像两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令人敬佩。
孙琳从吴为山的作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认为:“吴老师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寻找题材与形式,擅长归纳形、营造势是其作品的最大特色。他每次创作都进行充足的前期准备与构思,所以作品才达到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对于目前雕塑趋势及发展方向,孙琳有着自己的看法:“国内外雕塑艺术作品基本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很难用流派或风格来归纳。从作品本身来看,总体形式颇具设计感,写实雕塑也受此影响,在形式上有不少创新。有些作品颇具平面图形的意味,在构成上下了很大功夫。”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传达信息,彰显理念。孙琳认为,自己的作品现在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形式语言的创新上,如何探索出一种契合主题的形式是最大的问题,“长期探索与实践必不可少,对艺术的思考和理解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出生于革命老区盐城、带着“红色基因”的孙琳表示,将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用真诚与热情、勤奋与努力“雕塑”自己的精彩人生。
刊播媒体:淮安日报 刊播时间:2022年7月10日 作者:金建荣
媒体链接:http://szb.hynews.net/haby/harb/pc/content/202207/10/content_18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