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媒体淮师 >> 正文
【淮安日报】淮师的文化眼光
时间:2013年06月28日 08:37  来源:  作者:  点击:

淮安日报6月27日B2版报道(通讯员陈树湘)淮阴师院是一所以人文学科见长的地方高校。在过去的办学岁月里,于北山、周本淳、萧兵等老先生用各自的坚持冥冥中演绎了“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当下,淮师把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为“地方综合性大学”,这一目标不仅显现了淮师加快融入地方发展的步伐,更显现了淮师深邃而宽广的文化眼光。

文化气息的经久积淀

从“百戏之祖”昆曲首进淮师,到辽宁芭蕾舞团在淮师展演,再到长江学者陈思和作客第52期翔宇论坛,网络红人延参法师在淮师快乐看生活。短短的几天里,古今中外的文化在淮师的校园里呈现,交融甚至碰撞,师生们在不同的文化里穿梭与流连。

听了陈思和的讲座,文学院12级学生闫瑶不禁感叹:听陈老师讲话就是一种享受。闫瑶还很欣喜地说,不久前,文学院的同学们接受了一次调查,调查内容是最想听哪位作家的讲座。对于曾经邀请过赵本夫、毕飞宇等知名作家的翔宇论坛的组织者来讲,这样的调查不仅显示了其自身的文化自信,也更显示了淮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眼光,因为有些事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站在未来才能看到。与此相对应的是淮师对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的大力支持,诗社、古典诗词吟诵、舞龙舞狮、太极,这些听起来有点遥远的文化一直在淮师的校园里存在。

文化触角的地方延伸

由淮师经管学院冠名的“淮安发展沙龙”现在有了无形资产。市里有关部门来电话协商,用“淮安发展沙龙”名义来开座谈会。在淮师,这并不是个案。早先学校就实施“文科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让文化的触角突破校园,向地方延伸。

目前,淮阴师院的社科研究有两大亮点,分别是周恩来精神研究与运河文化研究。这两个研究亮点分别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学”等省一级重点学科,分别建有“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和“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平台,并获得省、部级以上社科基金近10项,出版系列论著。

除此之外,淮阴师院还拥有“淮安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淮安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淮安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不久前,学校又新增了“淮扬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发展研究院”、“淮扬文化研究院”等三个地方文化研究机构。最近,《淮安发展研究》的主编单位由经管学院改为淮阴师范学院,校长特地拨款支持。

文化自觉的自我爆发

文化,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现在。而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现为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

在制定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淮阴师院还单独制定了5个子规划,其一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子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校园文化建设的“五个一”目标,即:“一种大学精神”、“一种校园风尚”、“一套规章制度”、“一批文化品牌”、“一组场馆景观”。为了实现这样的建设目标,学校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形象文化与学院文化作为实现建设目标的主要任务。

5月初,淮阴师院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会,其实更贴切地讲,应该是一次文化工作会议。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繁荣,学校采取造就优秀哲社人才、打造社科创新平台、凝练哲社工作品牌等8项措施,并从组织、经费、条件、观念等方面给予保障。淮阴师院作出这样决策的原动力来自一份难得的“文化自觉”。

所谓“文化自觉”,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对于这里“艰巨”的理解,可以是文化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即刻的物质回报,也可以是文化建设与累积过程中的孤寂与冷清。但是费先生还说:“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这样来看,淮师的文化眼光应该是给我们带来一份笃定。

报道链接:http://szb.hynews.net/harb/html/2013-06/27/content_2530828.htm

(作者:陈树湘 审核:王新鑫)

关键词:淮安日报

本文来源:淮安日报责任编辑:王新鑫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王新鑫   审核:
版权所有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