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媒体淮师 >> 正文
【江苏教育报】淮阴师院:放眼大湖谋发展
时间:2013年01月04日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江苏教育报1月2日A2版日前,淮阴师范学院联手中国科学院水生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淮安市科技局、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江苏省农业科技实业总公司,共同组建洪泽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紧邻洪泽湖的淮阴师院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又迈进了一步。“服务学校所在地淮安新发展、服务江苏经济社会新发展是学校的根脉所在,服务好就会枝繁叶茂,服务不好就会失去生机活力。”该校校长胡相峰说。

完善制度与服务地方相配套

在淮阴师范学院,服务地方有着一整套刚性规定: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科研奖励和资助办法,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制度……目前,该校围绕地方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地方奖励政策,初步形成了 《淮阴师范学院服务地方行动计划》。

一整套与服务地方要求相配套的机制与制度的建立,充分调动起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一大批教授、博士纷纷走出校园,把学校的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该校王新风教授担任淮安市科技特派员、挂联教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当地村民,带领农民实行科学种植,实现了科技帮扶与自身科研事业的良性互动。

“好的制度,不仅确保了服务人才的脱颖而出,也让学校的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该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杨春龙介绍说,在助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上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工科类的学科从为淮安服务当中找课题,比如在生态农业技术、盐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性成果;文科类学科围绕淮安的“五大名片”下功夫,比如学校在运河文化研究、周恩来研究、政府决策研究咨询等经济社会服务方面作出了贡献。

教科研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2年12月17日,丁怀宇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在实验室研究几条千里迢迢从东北运回来的“小鱼”。他说,这几条鱼研究好了,淮安的农民又会多一条致富路。前几年,丁怀宇读完博士回校后,主动对接淮安小龙虾产业,转向小龙虾研究,开发了 “克氏原螯虾离体胚胎绿色培育技术”,目前已形成了系列配套技术并成功申报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2项。自2010年1月该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后,已累计新增产值22696万元,新增利润3866万元,增收节支735万元,培育的虾苗在盱眙县累计推广11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3亿元。

这是淮阴师院教授联姻农民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淮安市2009年度科技支撑计划 (农业)项目中,仅淮阴师范学院生科院就有6项课题被批准立项。该校低维材料化学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了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目标产品开发,联合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先进材料,为淮安市新材料加工制造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相接轨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每所高校必须直面的永恒课题。“我们特别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胡相峰说。

该校针对淮安所处的区位,出台了《淮阴师范学院创建“创业示范校”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启动创业基地建设系列项目,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该校还积极推进大学生科技服务地方建设,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淮安市大学科技园建设。

当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了解了淮阴师院生态学科师资力量、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设备条件后,希望学校实习生能帮他们改进工艺流程和提取方法,提高他们产品白藜芦醇的纯度。生科院教授王新风带领三名学生在六周的生产实习期间,通过简化工艺流程,调整提取步骤,改变沉淀剂种类等方法,使得产品的纯度由原来一直不到50%,一下子达到82%。而在扎扎实实的实践探索中,学生们也成长为直接面向一线的“生产能手”,一毕业就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本报记者 缪志聪)

报道链接:http://epaper.jsenews.cn/shtml/jsjyb/20130102/10699.shtml

(作者:缪志聪 审核:柏华)

关键词:

本文来源: 淮师新闻网责任编辑:root

微博达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4.1

网友跟帖:共有条跟帖

匿名

编辑:root   审核:
版权所有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苏ICP备:05071367号-1    苏公网安备32080202000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