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14:00-17:00
平 台:腾讯会议
会议号:883-725-512
主 办:淮阴师范学院科技处、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承 办: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质能与酶技术重点实验室
报告一:面向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
报告人:陈立桅,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大学士,北京大学硕士, 哈佛大学博士。2008年12月受聘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副所长,研究员。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兴趣集中在能源材料的创新与能源器件表界面原位表征。在锂电储能方面,发展了正极安全添加材料、锂碳复合负极材料、本体界面快离子导体等多种材料,并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
报告二: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抑制策略
报告人:李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在Adv Mater、Nature Comm、Nature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用超过50000次,30余篇高被引用论文, H因子100,2016-2021年入选科睿维安高被引用科学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5)资助,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获得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报告三:Phosphorus bas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报告人:季恒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应用化学系党总支书记。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学士,200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师从万立骏院士;2008年至2010年8月在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任洪堡学者,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8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任教,并从事能源电化学研究。归国工作以来,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化学和材料领域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论文总引用12000余次,H-index 53;中国化学会和国际电化学会会员,担任J. Energy Chem.、Chn. Chem. Lett.、《电化学》杂志编委,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曾荣获中国化学会“电化学青年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报告四:水滑石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报告人:张铁锐,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士,吉林大学有机化学博士。之后,在德国、加拿大和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底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量转换纳米催化材料方面的研究,在Nat. Catal.、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JAC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被引用25000多次,H指数86,入选2018-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项,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40余次。2017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曾获国家基金委“杰青”、英国皇家学会高级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基金等资助、以及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 in NanoEnergy 2019和中国感光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兼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以及Adv. Energy Mater.、Adv. Sci.、ChemPhysChem等期刊编委。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